包头市民政局“线下+线上”双轨并行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
社会救助是民政部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层、安全网。近年来,包头市民政局以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造“一鹿(路)相伴 包你温暖”社会救助品牌,线上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线下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实现由被动救助转变为主动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形成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实施全链条救助帮扶,为困难群众筑起了一道兜底保障安全网。
大数据监测,织密扎牢“线上”社会保障网
整合资源促合力。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对4.26万名低收入人口实时动态监测,加强部门间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联合市教育、人社、住建、农牧、医保等9部门按照程序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措施》(包民发〔2024〕32号),定期开展数据交换,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扩大监测范围,强化分层管理、动态监测。
精准救助全覆盖。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模块,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精准分析,从经济状况、健康水平、就业潜力、家庭结构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困难群众救助需求数据库,构建动态精准的困难群众画像。
硬核服务,持续提高“线下”社会救助效能
精耕细作。以青山区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夯实基层服务阵地,强化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凝聚社区基层力量,由协理员、网格员、志愿者及专业第三方组成的摸排团队,以坚韧不拔的“铁脚板”精神,深入每一个社区角落、每一户困难家庭,全面摸排其生活状况、致困根源及实际需求,确保主动发现机制精准高效,实现救助无盲区、无遗漏。
精雕细琢。深入调研困难群众需求痛点,推出涵盖照护服务、生活服务、发展服务、关爱服务、健康成长五大类31项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致力于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精细化的救助服务套餐,成功实现救助服务与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众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成功打通社会救助服务“最后一米”,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务。
精准靶向。广泛动员各街镇社区、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踊跃投身社会救助事业,发布资源清单与服务清单,引导社会力量依据自身专长与优势,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帮扶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慈善帮扶、社会参与等多元方式,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慈善补充”的大救助格局,形成救助工作强大合力。
字体
打印
关闭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