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将婚姻家庭建设公共服务“配送”到社区千家万户
社区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社区治理不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更蕴含着社会服务全方面的“大课题”。其中社区婚姻家庭社会化服务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包头市青山区打造基层婚姻家庭建设公共服务“一横一纵”全覆盖模式,通过多元化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婚姻家庭幸福指数。
“一横”精准全覆盖
青山区作为全国婚俗改革首批试验区,从2020年开始创新将婚姻家庭建设与社会治理相融合,以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为阵地,开展“幸福到万家”全民婚姻家庭建设公共服务,服务内容覆盖婚恋观教育、新婚小课堂、婚姻家庭辅导、亲子教育、单亲家庭支持、关心关爱老年群体等服务内容。吸纳、培养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社工、律师等专业团队近百人,组建服务小分队、宣传小分队5支,深入各街镇社区(村)开展婚姻家庭服务、婚俗新风宣传。在社区(村)开展“婚姻物语”网格微论坛、“我爱我家”小组沙龙、“向爱而行”个案跟踪、“静心悄悄话”电话专线等服务,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由青山区婚姻登记处创作编导、社区工作者表演的婚姻家庭舞台剧《婚前.婚后》、《美丽的误会》,以及京东大鼓《最美家庭》、单口快板《喜事新办树新风》等婚俗改革文艺作品在各社区(村)进行巡演,对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进行广泛宣传。此外,各社区(村)积极开展“讲述家庭故事,传承良好家风”、“关爱夕阳老人,见证幸福金婚”、“好家风好家训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类活动。实现了婚姻家庭建设公共服务精准全覆盖。
“一纵”织密保障网
2024年青山区推出了“青风家韵”幸福+婚姻家庭社会化服务项目,在部分社区(村)设立了幸福+婚姻家庭驿站,成立了幸福+婚姻家庭流动服务宣传队。面向为社区居民开展幸福+情感疗愈、幸福+亲子教育、幸福+宣讲课堂、幸福+家风建设、幸福+婚恋导航等“五+”项目服务。驻站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定期在社区驿站坐班,及时有效地介入梳理家庭亲密关系和邻里关系,第一时间帮助居民化解婚姻家庭矛盾、进行危机干预和情绪疏导,“让居民不出社区、让矛盾就地解决”。在繁荣社区婚姻家庭驿站运作的两年多来,婚姻家庭咨询师通过社区网格微信群与居民群众建立了有效沟通,成功接案40余件,有夫妻冷战、婆媳矛盾、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大龄青年父母逼婚等等家庭问题,都在婚姻家庭咨询老师的介入和疏导下化干戈为玉帛。在婚姻家庭建设公共服务全面推开的基础上,青山区还重点关注到特殊人群家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创新开展了“撑起爱的家园•关爱困难家庭”婚姻家庭心理疏导服务项目。婚姻家庭咨询师、社工对百余户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进行了上门随访、一对一辅导。通过共情倾听了解他们的家庭结构、生活现状,梳理出重点家庭进行周期式辅导调适,采取情感倾诉、分析评估、家庭互动等方式,帮助家庭成员建立起的亲密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婚姻家庭建设是一项持续进行久久为功的服务。近五年来,青山区始终关注民生、不断下沉服务,在全区各街镇社区(村)开展心理健康讲堂26场;进行婚俗新风巡演、婚俗改革宣讲30余次;举办大中型青年交友活动20余场;进行婚恋观教育、婚前教育千余人;举办各类亲子教育、家庭教育活动百余场;开展婚姻家庭类、心理咨询类个案辅导5000余例,受益人群上万人。在推动家风家教家庭建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基础上,有效引领全社会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字体
打印
关闭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