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民政局“四建三化五联动”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发展 织密幸福“食”光保障网​

发文时间: 2025-06-17 资料来源: 包头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市养老服务中心

近年来,包头市聚焦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通过构建“四个一批”网络体系、“三化协同”供给模式、“五点联动”长效机制,有效破解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探索出一条具有包头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务新路径。

构建 “四个一批” 网络,打造便捷可及服务体系 

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设是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重要举措。包头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功能叠加一批、新建改建一批、整合共享一批、邻里互助一批” 的“四个一批”多元方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目前全市各类助餐服务设施302个,动态满足各类养老群体用餐需求。在城市,针对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密集特点,优先选址建设标准化“老年餐厅”。同时,加强与社会餐饮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合作,设置老年人就餐专区,设立“老年餐桌”,依托其供应链和配送体系提供便捷服务。在农村,结合“小、散、远” 地理特点和独居空巢老人较多的实际,探索“中心户”多户搭伙、邻里结对帮扶等助餐模式,并动员党员干部、低龄健康老人等群体参与,形成“低龄助高龄”的互助氛围,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助餐服务网络。

推行“三化协同”模式,提升助餐服务品质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包头市打破单一政府运营模式,积极探索“社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路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吸引优质餐饮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助餐点运营。昆区、青山区等旗县区将街道老年餐厅整体委托运营商,以大带小实现21个餐厅集团式连锁化运营;各旗县区打造10个中央厨房,为27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集中配送餐食,以点带面扩大服务范围。形成了青山区“老少乐园”、昆区“乐养餐厅”、九原区“味道久远”等各具特色的助餐服务品牌。同时,各旗县区持续深化探索,分类引入社会力量实行专业化运营,推进连锁化发展,不断扩大中央厨房供餐辐射面,以多元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与多样性。

健全“五点联动”机制,保障服务长效发展

长效机制是老年助餐服务行稳致远的关键。包头市坚持有偿服务、分类补贴原则,推动构建“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五点联动”筹资机制。以土右旗为典型,其运用多元供给机制有效减轻了助餐服务机构运营压力,实现全天用餐90岁以上老年免费、80周岁以上不超过8元、70周岁以上老人不超过10元,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不超过15元的优惠价格,让农村空巢、独居老年吃上热乎饭。同时,全市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失能等级等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对特困、低保、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重点补贴,并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部分旗县区,通过发放老年助餐消费券等方式,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实惠,确保助餐服务长期稳定运行。

在规范助餐服务设施发展方面,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规范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通知》,规范老年助餐服务的命名、供给、资金使用和组织管理等内容,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让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提升为老服务能力水平。同时,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打造评选55个老年示范餐厅,按照评选等级平均每个奖补3万元。未来,包头市将持续优化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助餐服务,让“舌尖上的幸福”温暖每一位老年人。

字体

打印
关闭
收藏